教師健康狀況調查
江蘇省睢寧縣實驗小學 陳莉
教師較其他行業來講,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教師職業是一個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于一體的職業,其工作時間遠遠大于八小時,他們關心學生、關心家人、關心工作,卻很少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況。但是,作為一個單位還是一個家庭,他們都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o論對于家庭還是社會而言,他們都是“不能彎曲的脊梁”。
講臺,生命無法承受之重!
“老師健康體檢,我們4年沒有做了。”
“剛剛有位老師住進醫院,是胰腺炎。我明天就要出院了,不過還得繼續吃藥。”
“咽炎、靜脈曲張、胃炎、頸椎病等等,都是教師的職業病。大凡老師們來就診,都逃不開這幾種病。”
……
在進行教師健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聽到的都是一些令人憂心的事情。
張老師是一名有20多年教齡的小學女教師,半年前開始隱約感到下腹部不適。當初并沒有在意,一痛起來她就服些止痛藥物應付一下,仍然每天堅持備課、上課,和學生們一起上晚自習。有時,她還要對個別學生做課后輔導工作,常常六點多鐘就出門,到晚上九點才能回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張老師下腹部的疼痛越來越厲害,甚至痛得直不起身,她才開始意識到有些不對勁。今年暑假期間,她到醫院檢查得知,由于自己長時間站立,過度勞累導致子宮下垂。
朱老師今年才30多歲。因為長時間站立,導致她患有嚴重下肢靜脈曲張,需要手術治療。朱老師負責2班級的數學課程,每天在課堂上站立時間長達4個小時左右。加之他常在夜間批改作業、備課,一坐又是幾個小時。幾年來,他經常出現腿腳疼痛、麻木、痙攣等癥狀,有時還覺得腿腳不聽使喚,但他并沒有在意,一直堅持上課,最終倒在了課堂上。
像這樣的病例在教師群體中還有許多。“吃粉筆灰的”,這句話說的是教師,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和不含二氧化矽的無塵粉筆的出現,粉筆灰對教師的健康雖然已不再構成威脅,但下肢靜脈曲張、內臟下垂等由職業因素引起的生理疾病和失眠癥、抑郁癥等心理障礙仍然在“蠶食”著教師的健康。
有調查資料顯示,教師群體中大約有20%以上的教師因為職業因素正承受著多種疾病帶來的痛苦,以及各種隱形心理障礙;另外,還有近七成的教師處于亞健康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師“亞健康”人群中,有約1/3處于重度亞健康,即疾病的邊緣狀態。但其中近一半的教師還沒有意識到后果的嚴重性,許多教師因此在“亞健康”的沼澤里越陷越深,最后失去健康乃至英年早逝———講臺,成了他們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心里枯竭,危機重重
小楊老師在師范院校學習的時候,對能夠走上三尺講臺,成為一名辛勤的園丁充滿了憧憬和期待,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每一個孩子培養成材,享受桃李滿天下的欣慰?墒钱厴I一年多了,她卻發現,教師這一職業并非如她想象中那么美好。日復一日地重復工作令她失去了最初的新鮮感,她覺得無力改變每一個學生的命運,她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職業本身的意義,逐漸感到厭倦。本來最愛和學生們呆在一起的她,開始有意無意地避免與學生們近距離接觸,學生們湊在一起說話,她聽見就心煩意亂,總想躲得遠遠的。在辦公室里,原本愛說愛笑的她也不愿主動和同事聊天了,每天就只是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希望誰都不要來打擾自己。
在人們心目中,教師就像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太多的頌揚,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教師職業的崇敬;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之中給教師群體施加了巨大的壓力。由于社會日趨功利性,師生關系日漸淡薄,教師既要加倍用心于教學,又要處理好師生關系,但獲得的心理報償卻日見減少。加之如今的父母們愛子心切,孩子在學校發生一些事情,教師們常常首當其沖,遭到家長們的問罪;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家長也要首先歸罪于教師。于是家長對教師的不良態度,也成了教師每天都必須面對并加以解決的難題。
這種壓力長期累積下來,就容易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其中最典型的一種表現就是心理枯竭。心理學專家認為,心理枯竭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職業病,而教師正是這種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對教師個人來說,心理枯竭會使他們經常體驗到疲勞、煩躁、易怒、過敏、緊張、抑郁、多疑等消極情緒,甚至導致虐待孩子、失眠、酗酒、藥物依賴和自殺,進而帶來婚姻和家庭的問題。心理枯竭所伴隨的成就感降低,還會使他們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進步,延誤自身的發展。健康,也是教師的素質
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我國中小學教師中大約有60%的人患有咽喉炎、聲帶緊張等癥;約有35%的人患有消化道疾病。許多50歲以上的教師則會經常出現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癥狀。近年來在中青年教師中也出現了動脈血管硬化的病癥,嚴重的甚至會引發猝死。據了解,南京本地某高校近兩年就有三名中青年教師死于上述“職業病”。
各地出現的許多骨干教師“拼命工作”,其敬業精神讓人佩服,但是其自身工作帶來的社會效益與“健康效益”是否在整體上平衡?教師的健康觀念與生活方式會在多大程度上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需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教師健康問題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引起教師自身的反思。
業內人士呼吁學校十分有必要展開對教師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提高教師的自我保健意識,普及科學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總體健康水平。
減負,給教師一個寬松的環境 。“給教師一個寬松的工作空間”,這是繼給學生減負之后的又一個“減負工程”。為此,南京市教育局的有關人士指出,作為教育管理者的學校,要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境,主動為教師排憂解難。營造有利于教師心理健康的內在環境;推行人性化管理,疏通溝通渠道,為教師提供有力的社會支持,解決后顧之憂;建立起公正平等的評價體制,盡可能地為教師提供再教育和發展機會等。此外,校領導應采取支持和鼓勵參與的管理風格,主動關心普通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起居情況,有困難及時解決,有需要及時提供幫助。
此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光是教師個人的問題,有必要呼吁全社會重視起來,多給教師一些實際的鼓勵和待遇,少給一些不切實際的期待;多給教師一些體諒和寬容,少給一些指責和批評;多給教師一些理解和尊重,少給一些不公和壓力。
江蘇省職業病防治所的專家也指出,要減輕乃至消除“教師職業病”的危害,首先要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包括相關硬件設施和交際環境的改善。如使用無塵的粉筆,為教師準備課間休息的場所和創造良好的工作競爭環境等。
另外,教師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和學生一起打打球,業余時間去健身房運動一下等,既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環,松弛緊張的情緒,消除腦部疲勞,又能促進師生關系,增加友誼,便于開展教學工作。有條件的教師最好每年能進行1至2次體檢,發現疾病苗頭可及時防治,以免延誤病情。
教師是蠟炬,是園丁,但首先應是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珍惜健康,珍惜人生,才能更加珍視教育事業。我們舉辦的活動只有短短半天,我們所做的健康報告也只有寥寥數千言,但我們希望給老師們送上的,是一份健康觀念,是社會、政府、學校、學生及老師自己對教師健康的重視。